欢迎光临淘金
全国咨询热线:18932715508
联系我们

淘金

地址:河北省永年县大北汪工业区

Q Q:75700773

电话:18932715508

邮箱:75700773@qq.com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北京探访问不倒的钱元凯:他说不收藏相机一生喜欢摄影文化

时间:2024-03-12 02:26:51 作者:淘金 点击:1 次

  这是说明钱先生有学问,从光学原理到相机的应用,还有数码影像的后期调整,钱先生无所不知,没有说不明白的事,是真正的“先生”。

  今年1月末,我第三次到了钱老师家,我想采访他,收入我的相机收探访一书,钱先生却拒绝了。

  他说自己从未想过收藏相机,他拥有的几十台相机都是近70年摄影生涯中使用过的工具,把他写到相机收藏书里,连滥竽充数都够不上,会降低我这本书的整体水平。

  他说自己在八十年代初期才到北京照相机厂工作,属于第三代北照人了,厂里早年的大事没有经历和参与,后期也没什么太大贡献。如果真要采访,可以给我联系别的人,健在的还有好几位。

  我说我不是想写北照厂的历史,是从我个人角度写同我的交往的一些相机有关人士,从文化的角度做一些记录,而并非要写关键的人和事,所以这本书叫“探访”,就是写一些和我有关、有经历的人。

  我和钱先生也认识二十多年了,特别是看到他八十多岁了,依然热爱摄影与光学,每天做资料,写东西,非常感动。

  我说起了上海照相机厂的孙晶璋先生,我在去年12月探访他,是在病房里,不久他就病故了。钱先生说看到了我写的这篇文章,而在孙先生病故的前十几天,两人还在微信互动,他们是几十年的好朋友。

  钱先生说自己虽然是在北京照相机厂工作过和最后退休,但是因为进厂的时间晚,并没有参与到早年的相机研发与生产,甚至连长城SZ他都没有赶上。曾参与研制的135旁轴取景与主持设计的135单反(仿制FX-3)也都没有投产。他最后只是负责引进研制开发柯尼卡EF3相机(获得全国评比一等奖),还有一款90年亚运会期间的小四眼“运动相机”,别的并没有做什么。

  他说进北京相机厂已经是八十年代了,虽然做技术工作,但那时他的话分量不够,有很多想法和设计的具体方案,并没有被采纳,能做的事情太少了。后来他病退,转到北京飞索公司,开始研制立体影像摄影制作系统,最终获得5项专利,创建了国内第一套大幅面(2米)立体照片拍摄、合成、装裱系统,并投入商业运行。

  我和钱元凯先生相识二十多年了,第一次去他家里,那时他同父亲住在一起,因为父亲钱伟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,门口是有警卫的,要登记。他出来迎接我们,直接到他工作室,看他的自制相机和对相机测试用的自制工作台,很开眼。

  他告诉我们因父亲1957年被错划为,他高考虽然取得很优秀的成绩,却不能上大学,1958被分配到首钢参加工作,从装卸焦炭的装工做起,一干就是十几年。临行前父亲嘱托他:“上大学要别人批准,但没人能剥夺你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权力,即使当工人,国家也需要有文化的工人!”

  遵照父亲的嘱托,从入厂开始,即使在重体力劳动的岗位上,他也每天挤出6个小时自学,虽然不被承认,但是坚持用二十多年的时间,默默无闻地学习了5个专业的数十门课程,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。

  文革后他也迎来人生的春天,他用两年时间考取两个大学的自考文凭,又用五年时间依靠自己的工作业绩从工人经过逐级评考,最后取得高级工程师的职称。

  钱先生是完全的自学成才的学者,涉猎面十分普遍,他写了大量的文章,有关光学、有关相机、有关摄影的内容,出了好几本书,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客座教授,众多摄影期刊的编委,被各地邀请讲学和做光学技术顾问。

  他也是当下中国照相机、摄影光学和数码影像的权威专家,而这一切都是靠自学成就的。

  2023年春天我和付兵凯曾经到他家里,谈到相机时,钱先生说他测试过很多相机,我则问了一个唐突的问题:“您买过贵重的相机吗?”

  钱先生犹豫一下,说:“我用过的贵重相机,都是测试时借用的,但是自己还真没有买过太贵的相机。我是实用派,讲究相机的实用性,我觉得相机只是摄影的工具,出好照片的关键不是相机,而是用相机的人”。

  他还特别强调:“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的一句口头禅:用一个好相机不如用好你自己的相机”。

  钱老又感慨的说他这一辈子经济上也没有太宽裕过,年轻时是工人,挣的不多,都买书和投资知识了。他说自己是从北京照相机厂退休的,虽然有高工职称,因为退休的早,退休金不多,现在也仅够温饱而已。

  但他又开玩笑说家里有一台“最贵”的相机,原来是他在文革中花了47元买的相机,那是他一个多月的工资,这个相机现在还在,一直珍藏着,就是上海产的海鸥501,而且有题词的那款,因产量稀少,收藏价值已经不菲了。

  钱先生除了自学能力强,他的动手能力也特别强。他说早年在首钢还做过车工,当时他喜欢摄影,但苦于没有应手的相机就自己做,他使用的材质格外的简单,就用铁皮和纸壳做机身,而镜头去寄卖店买废旧相机拆下来的。

  他说在七十年代自己就做了七台相机,而每台都不一样,各具特色,有的可以换镜头的;有专用于翻拍资料和微距摄影的;有专用于影室人像的;还有为了节约胶卷,可以拍127画幅的。

  而这些相机他说都是当时对摄影的理解,并在文革期间大量用于拍摄首纲的宣传照片,效果令人满意。

  这次钱老又拿出他自制的几台相机,让我和同去的付兵凯和小东都很惊诧,这些相机不是简单的模仿或简易制作,而是都有想法的不同用途,甚至用纸做的镜头双头调焦螺纹,经过经常使用,又经过近40年的收藏,至今仍能没有间隙的顺滑转动。

  钱老的动手能力强,而且喜欢做实验,他的很多成果都是来自于所做的实验,我记得2002年第一次去他家,他正在测试相机反光板震动对于像质的影响。他在家里地下室是做了一个三脚架工作台做严谨的测试,最后的结论是再稳固的三脚架,也是没办法避免反光板震动影响,所以严谨的专业相机,必须有反光镜预升功能,那时还没有微单相机,单反相机还都有反光镜。

  这次他给我看他新制作的书报翻拍仪和胶片翻拍仪,他说虽然看着简单,但是非常合理,而精度与易用性比京东、淘宝上卖的相应仪器更好。他说用不了几个钱就搞定了,他用的都是非常简易的木板、塑料,甚至是纸壳,只买了几个灯光。

  在他的眼里,似乎没有不可用的材料;而在他心里,又有太多的想法需要实践和应用。

  钱老说他不收藏相机,但是一辈子没有离开对相机的喜爱和琢磨。每年在五棵松二手相机交易会上都会看到他的身影,一个个摊位走过去,这一刻看到他对摄影器材的喜爱,对老相机的留恋和不舍。

  我想起拜访过米保平先生,他是中国相机拍卖第一人,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举办过两次老相机拍卖会,这也是中国相机收藏的大事之一,他说当年制作拍卖目录用的照片,就是钱老拍摄的,也都参与了拍卖会活动,他同中国相机收藏文化并没有离开过,是我要寻找的人啊。

  这些年我同钱老见面比较多,主要是他对于付兵凯的支持与帮助。付兵凯兄弟创办豫兴电子,主要是研发汽车电子后视镜,属于高科技产业,而光学的研发又是重中之重,钱先生一直是非常支持的,担当技术顾问和出谋划策,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,特别是光学设计与结构调整,还有数据与资料的编译,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,解决了大问题。

  这一次我们拜访钱先生,他特别高兴,把他父亲当年去东德访问时,东道主送的一台8mm电影机送给付兵凯,付总说会摆放到公司的老相机收藏室里,作为对公司激励文化和不忘的情怀。

  问不倒的钱元凯,是摄影界或者是江湖对钱老先生最大的尊称,是对他的学问与人品的认可,谁不想拥有他那样的学问,然而又有多少人看到过他这一生的努力和执着呢。

  钱元凯这一生没有辜负时光,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,更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喜爱。老人是忙忙碌碌,也是快乐的一生啊……